2012年11月12日

《十加十》

http://tenplusten.pixnet.net/blog/post/8591241


以下心得依影片順序。

王童 《謝神》
詼諧而細密,二十部之中的前三名。

吳念真 《有家小店叫永久》
一貫吳念真的台灣女性,純樸細膩,台語的溫婉有趣,字幕把「猴死囝仔」打成「兔崽子」雖然沒有謬誤,但我還是喜歡前者。

魏德聖 《登場》
我覺得他還是去拍廣告算了…

鄭文堂 《老人與我》
趁著清醒的時候,寫封遺書吧。

沈可尚 《到站停車》
視角在乘客之間游移的時候,彷彿另一個處於同空間的第三者在觀察著他們;對於結局的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回事?」「搞什麼?」但是回味過來又覺得果真如同台灣的種種社會事件,開始到發生都是電光火石,結束也是這麼樣地無聲灰白。

王小棣 《釋放》
沒有不好,甚至拍得很好,但我就是不那麼喜歡。

陳玉勳 《海馬洗頭》
歌曲跟演員劇本都很好,視覺跟燈光剪輯也無從挑剔,雖然很喜歡,但我看不太出這跟「台灣特有」有什麼關係…

張艾嘉 《諸神的黃昏》
細膩但不膩,動靜皆宜。

朱延平 《無國籍公民》
單論拍攝手法我必須說,朱導演總讓我覺得有些粗糙,小甜甜的演技比《光陰的故事》有精進。
看的時候又突然想起來《異域》是朱延平的作品,羅大佑的歌曲令人泫然欲泣,最感悲哀的是我們就這樣過了半個世紀以上。

陳國富 《初登場》
十億個掌聲。

張作驥 《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鄭有傑 《潛規則》
猜到結局,只是我以為是標語會是「保密防諜 人人有責」或者「毋忘在莒」。
另外後來我去查了國徽跟黨徽的差別,簡單地說一樣都是青天白日,但是國徽的太陽比較小,黨徽得比較大。

何蔚庭 《100》
不知為何無感。

侯季然 《小夜曲》
這歌的綠島就是台灣,不是綠島。

戴立忍 《KEY》
…不知道…我覺得他還是去拍偶像劇吧…而且桂綸鎂的動作雖然沒有不流暢,但肢體感覺很僵硬。

鍾孟宏 《回音》
乾了啦。

楊雅喆 《唱歌男孩》
無感。

蕭雅全 《有一好沒兩好》
無感。

陳駿霖 《256巷14號5樓之1》
無感,而且猜到結局。

侯孝賢 《黃金之弦》
其實我一度懷疑這五分鐘裡面最多只有三個鏡頭。
演員很棒,畫面溫柔。



這是部好片,但總結卻很難一言以蔽之,倒是對電影底下的「獻給台灣 最美好的情書」一句標語感覺真他媽的俗。

謝謝鳥哥的生日貢品。

2012年7月21日

《愛。作戰》


愛若要一生相隨,但願能作戰到底

導演:鄭保瑞
編劇:司徒錦源
吳煒倫

2004年的電影,WIKI條文劃分是動作片,雖然除了掃射之外沒有什麼動作場景,但整個故事跟片名《愛。作戰》倒是十分切合,若取另個片名《槍林戀曲》倒有些俗套看這部片的起因是林夕在一篇專訪中,提到自己因為這部片幾年之內難得地哭了,片中開槍的情節幾乎像是過場畫面,但導演用乾脆並血腥的手法,讓觀眾感受到生命流逝的殘酷,或許正因為這樣才更凸顯「患難見真情」。

陳奕迅在這部片的演出個人感覺稱得上不慍不火,我記得看過他更早一點的《魂魄唔齊》,相較之下明顯進步不少,角色崩潰的部分尤其明顯。


女主角秦海璐跟周麗淇,剛好前者名字熟後者臉孔熟,都沒在我心中有更多印象,劇情中兩人的戲份差不多,但感覺秦海璐發揮得比周麗淇更加引人注目,網路上有些意見認為是演技差距,因為未曾看過兩人的其他作品,所以我以為除了角色侷限,應該歸咎於導演在周麗淇與陳奕迅的劇情處理得太過拖沓。


搶匪頭子的王志文看經歷也是頗有份量的演員,看過有他的電影似乎是《風雲》跟《墨攻》,想了很久龍袖是什麼角色,才驚覺他是那個被步驚雲搶了傳家寶的砲灰,更別提存在感同樣薄弱的梁王…除卻劇情到最後讓我感覺匪夷所思的部分,他的確將一個殺人如麻但重情義愛老婆的盜匪頭子表現得淋漓盡致。

盜匪乙丙存在感有些薄弱,倒是陳奕迅的豬朋狗友黃浩然跟關智斌亮眼些,關智斌不提,黃浩然演起一痞天下無難事的無賴比老實人有趣多了。



劇情細節有不少能吐槽的部分,但大致上還不至於離譜或感覺摸不著頭緒。

2012年4月12日

《下廚記》《上海老味道》《煮物之味》

http://777walkers.blogspot.com/



《下廚記》 邵宛澍 著 遠足文化出版
《上海老味道》 沈嘉祿 著 遠足文化出版
《煮物之味》 孔明珠 著 遠足文化出版



本文只有較少的作者文筆跟內容感想,絕大部分是我對書籍之中的注解,或外觀設計的吐槽。,但總結我對這三本書的觀後感就是:「以後遠足的書從圖書館借閱之後,再考慮是否購買。」。



三本書都是大陸作者,遣詞用字中難免有些兩岸差異或者各地方言需要解釋,遠足的確做了各種詞句的注解,從寬容的方向說,這些條目並不完全一無可取,但說句真話,三本書中最「激怒」我的,也的確是從這些地方而來。

《下廚記》較早閱讀,所以有些地方已經印象不深,但我清楚記得書中確實有「消失的注解」的存在,因為《下廚記》是三本書當中唯一直接將注解列在當頁左側的排版,一次文章最末翻頁閱讀時,實在讓我對於憑空消失的注解印象深刻至極。但大致上除此之外,印象中並沒有其他問題。

之後的《上海老味道》,才真是讓我歎為觀止。

首先,我認為出版社書中有提到店家註解太過敷衍,多少次在書中翻閱到都是以「已不在該地址」帶過,相較於九歌出版社所出版的《雅舍談吃》之中,言簡意賅地介紹出該店於何時何地開始發展,有什麼招牌菜,東家又有何逸事趣聞,這樣的介紹又豈止相形見絀可形容。

當然「海蜒頭」之於「銀魚」的方言,不論兩岸與否都有解釋註明的需求,但我完全不能理解「公車」有需要特別註解的必要…當下看到公車底下也有個註解標籤的時候,我還存疑了兩三秒才向後翻出了解釋。



公車:公共汽車。






若本書不是五折購入,我絕對會把書扔出手上。

我不知道為什麼公車需要註解,就像我不知道「糍飯」跟「甑餅」或者「豆板粽」為什麼沒有註解一樣。

而且三本書用詞引索的數字在字裡行間都太過不清楚,除了《下廚記》以外,解釋又都在文章最後列出,閱讀之中兩相對照就頗為不便,若是閱讀完通篇文章之後要尋找就更難了。

另外《上海老味道》跟《煮物之味》在書中都曾冷不防出現的缺字,雖不至於郭公夏五影響閱讀,但難道還要讀者大海撈針似的找字填空了?

打到這邊的時候,其實《煮物之味》才看完三分之二,但一共發現了四個缺字一個錯別字,完全超出我對編輯容錯率的接受程度,氣得我扔了書就爬上來發洩。

三本書看完我非但未曾胃口大開,倒是怒火中燒,真不知道之前先看的《紅茶之國》是哪邊有問題才會都沒這種問題,我都不知道應該不應該對自己火上加油的回頭去找問題了…

我個人另外反感的是《煮物之味》將封面強加上書腰的設計,本來我就不喜歡書腰當然是一大重點,但是更不喜歡的是把書腰黏在書背的這種作法,從頭到尾整體的設計只令我感覺畫蛇添足。



三位作者的文筆各有不同,好壞我評論不上,用食物比喻就像在啃甘蔗,甜歸甜,甘蔗渣在嘴裡就不是個滋味,要歸咎這是因為各地口味不同所以造成我這種反應也不太對,畢竟飲食書我看的也不只一本,但對這幾本就是…有些意興闌珊。

其中我最喜歡的可以說是《煮物之味》之中的文筆,選菜挑菜快鍋熱炒,帶著令人熟悉的家庭飯菜香。

但之中提到一些有關日本飲食的部份卻也比另外兩本書更讓我倒盡胃口,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在日本待過的孔娘子會將「紫蘇梅」稱之為「紅色的烏梅」,而身為一個會說台語的台灣人我更沒辦法忍受「おでん」的音譯註解是「喔蛋」,當然,或許上海腔的發音是類似的,但是為什麼不用羅馬拼音呢…

2012年3月6日

《金瓶梅飲食譜》&《紅樓夢飲食譜》


《紅樓夢飲食譜》 秦一民著
《金瓶梅飲食譜》 邵萬寬 章國超著

兩本書在大陸皆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紅樓夢飲食譜》在台灣則是大地出版社,上圖是舊版封面,另有增訂版,但目前只看過舊版,並不清楚增訂版有新增哪些資料,《金瓶梅飲食譜》則是沒有查到在台灣出版的資料。

基本上兩本書討論的方式類似,討論範圍包括各種菜式點心,乃至於蔬果以及酒水茗茶,從做法、起源、各地風格、節令、飲食禁忌、角色立場等等各種角度切入,考據各種飲食相關著作外,也注重歷史時代的影響。

《紅樓夢飲食譜》的討論乃至於食譜當中調配比例的討論,但兩書都有提供適用於一般家庭的作法,讓讀者有實現的可能性。

惟《金瓶梅飲食譜》沒有繁體出版這點我頗為遺憾,原本《金瓶梅》就有些鄉里用語今已不多見外,一些舊時烹飪手法的稱呼也與現代有些出入,這些字句用簡體呈現時,對我好比瞎子摸象,閱讀起來屢感望洋興歎。

2012年2月26日

官能昔話-細川忠興


*有劇情透露,請小心閱讀

細川忠興 CV:平川大輔

忠興大人是愛哭鬼~(壞孩子唱歌調)

這傢伙的註解是「溺愛妻子的戰國武將」,看到的當下就覺得應該不只溺愛這麼簡單吧…

因為跟劇情有關,所以簡單解說一下歷史上的細川忠興與其妻珠姬。

在織田信長被刺殺的本能寺之變中,普遍認為的逆賊是明智光秀,珠姬則是光秀的女兒,所以事件後被丈夫幽禁,經過幾年才被釋放,由於珠姬信奉天主教無法自殺,但一次戰爭中為了不成為人質威脅到忠興,所以要求家老殺了自己。

且不論歷史的眾說紛紜,個人覺得忠興在戰國當時的確是個可以依靠的丈夫。

但在本作就實在有點…嗯…沒關係,我是喜歡他的。 (大笑)


從故事的基本線上,夫婦倆人會因為信奉天主教而產生分歧,剛開始的故事會直線走到珠姬自殺的結局,之後才會有忠興是否受引響,接不接受天主教的路線。

我必須說,基本線的忠興大人正常多了,還算是個正常溺愛妻子的丈夫,雖然會令我感覺「其實你真的好想把珠姬一直關起來的啊」這樣,但至少記得這世界上有其他事情要做。



之後的天主教路線,如果選擇不跟丈夫坦白相對,認為妻子更重視信仰的忠興,會決定選擇口哺毒酒殺了珠姬。



完全不震撼的劇情。

這傢伙整個就像是會做這種事情的人啊-!

走這路線的時候,我完全是「好好好、你快殺了我吧」這樣的反應…其實我比較喜歡監禁愛,如果這邊的忠興把珠姬跟自己關起來與世隔絕的話,我會更喜歡吧…




如果跟忠興解說天主教的教義的話,忠興會完全投入,變成「愛的傳教士」。

沒錯,「愛的」傳教士,我覺得他傳教的根本是自己跟珠姬的愛而不是天主教…


秀吉跟家康在這段整個被嚇呆了啊,除了被傳教的部份匪夷所思外,還要看夫妻兩個在那邊你一口我一口的閃光餵食秀,試圖想要弄清楚忠興意思的家康還被大聲斥喝了。

我自己玩的時候都笑倒在床上了,本來對平川的印象都是些比較深沉的角色,他在這段不停的「愛~」來「愛~」去,實在是太有趣了。

從這段以下的路線,我覺得忠興大人都有點壞掉。

左:明智光秀


另外一條路線則跟父親大人有關,剛登場的光秀就不停的欺負忠興,一下子說要跟珠姬一起洗澡互相幫忙擦背,一下子又要膝枕,搞得忠興在旁邊搥胸頓足,故意選說要跟父親大人入浴的話,他會馬上陷入那種「啊啊、我的珠姬啊-」這種情緒,非常可愛。

光秀在本作是個深愛女兒的父親,所以可以看出他還蠻想欺負忠興…但光秀將珠姬帶回明智家的那段劇情中,選擇留下來陪伴父親的話,光秀會欣慰的表示這樣就夠了,即使選擇要跟忠興走,父親也還是很欣慰…果然是天下父母心啊。


選要跟忠興一起洗澡的話,這傢伙還會裝模作樣的跟老婆說不能在岳父面前講這種話,結果發現珠姬根本是在開玩笑就會超失望的,可是你看起來根本是會要求要裸體圍裙的人,為什麼連要老婆幫忙擦背都沒做過呢~ (笑)


順便一提,在發現珠姬被帶回明智家的時候,忠興會大發脾氣,然後抱著珠姬的和服,邊聞邊說「我要真正的珠姬」。

實在不像個會不好意思在岳父面前曬恩愛的人。


光秀謀反之後又會分成兩個路線,都是忠興會被認為或污陷與謀反有關,汙陷的部分會有秀吉對珠姬出手的劇情,但基本上個人感受普通所以不多著墨。

另外被認為與謀反相關的忠興,為了一族跟自己洗刷清白,所以必須獻上光秀的首級,在這之後如果珠姬徹底不能接受的話,會選擇離開,如果只是還懷抱著無法接受的情緒的話,忠興則會在秀吉、家康、三成完全亂七八糟的建議之下,試圖用「身體的語言」來讓珠姬接受。

這段我真的有玩到笑翻,秀吉的意見完全就是下圖可以解釋,家康本來還有點不知所措,後來也跟著猛推忠興,三成在旁邊根本吐槽多過提供意見。


三成的CV是近藤隆,也是同作另外一個故事的主角,我還蠻喜歡他的聲音。

歷史上促使珠姬死去的人,其實可以算是三成,因為當時是三成主導將各個武將的妻小集中作為人質,所以我本來還期待會有個路線是三成在這種狀況下與珠姬相遇發展…不過並沒有這樣的劇情。


從這裡開始的忠興真的壞掉了。

原本很歡樂被三人鼓譟的忠興對著珠姬開始哭了起來,邊哭邊說「我也是為了保護妳啊」,實在是很不男子氣概的反應,但是怎麼說呢…我竟然還蠻吃這套的!?

覺得在家裡哄妳哄得沒辦法,甚至於會哭出來的傢伙,出門在外卻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點還蠻對我胃口的…不至於覺得對方軟弱,反而會因為這樣而覺得很被重視吧。

之後重新被珠姬接納的忠興,則從愛妻家變成了妻管嚴,完完全全是個尊嚴被放在座墊底下的丈夫~

如果堅決選擇離開的話,忠興則會被珠姬表示無法忍受的態度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然後自暴自棄借酒澆愁,從此討厭起女人來。


這段劇情著實讓我有些傻眼。

那個餵毒酒也要把珠姬留在身邊的忠興大人去哪裡了啊!?你是仿冒品吧!?竟然還要秀吉跟家康來安慰你!

而且我到這邊才發現,除了毒殺珠姬跟愛的傳教士這兩個結局外,你這傢伙不管是為什麼都有哭啊!


也有劇情是珠姬仍選擇自殺了,忠興在家康的安慰下才打起精神來,但還是淚流不止;雖然不到無法接受的程度,但是製作單位怎麼會老讓忠興是這樣啊…


雖然有些結局出乎意料,但「細川忠興」路線的劇情我十分推薦,不管想看個愛妻家還是傻丈夫,都非常有體驗的價值~